6月7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17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以“新思考 · 新未来”为主题,大会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角度,与政府官员、企业家、经济学家进行广泛讨论,求解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
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与美国前贸易谈判总代表巴尔舍夫斯基16年之后再聚首,进行巅峰对话,共论中美关系新常态下的企业机遇。
巴尔舍夫斯基尖锐指出,现在美国和欧洲有80%的企业认为目前在中国的营商环境不如五年之前;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和欧盟享受的投资机会,远高于欧美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机会。因此,建议中国一方面加快国内改革,另一方面更好地尊重国际规则。而虽已退任的龙部长,则耐心指出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水平已经今非昔比,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已与国内企业一致,消费者更加挑剔,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大幅提升。因此,欧美企业也必须改变之前的认知,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方可在中国市场取胜。
在上午的“新风口下的创新输出”圆桌论坛上,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与中国经营报社长以及其他拥有海外并购经验的企业家代表一起探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及海外并购的经验,颜卫彬董事长结合澳优的国际化布局、管理等方面,向现场观众分享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澳优是如何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参与国际竞争的。
创新性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在演讲中,颜卫彬董事长讲述了澳优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出身乳业资源匮乏的中部是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但湖湘人“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基因,让澳优创业团队走出了一条创新性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澳优将企业定位为一个依托国际奶源取得发展的公司,通过“自有品牌及配方由国外一流企业代工、到自己拥有部分海外供应基地服务中国市场,再到以国际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三步走实现国际化。
从2011年收购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以及投资建厂,到收购澳洲营养品公司,并与国际乳品公司westland合资建厂,再到收购澳洲adp奶粉工厂及ozfarm公司,从荷兰、法国到新西兰、澳大利亚,澳优不断扩大在全球黄金奶源上的战略布局,整合国内外资源,服务全球市场,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
海外管理遵循国际化体系、本土化操作
截至目前,澳优在全球的员工总数为2631人,其中国内为1997人,海外为634人,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最具国际化的企业之一。对于海外公司的管理,颜卫彬分享到,澳优充分尊重当地政策法规,组织管理等地方特色,遵循本土化原则。
“中国的企业在视野上要看得更广,不要只盯在中国市场,而要着眼于全球市场。”颜卫彬如此介绍走出去的经验,“一定要立足于国际化的人才管理体系、本土化的操作,更多使用本地化操作,也就是全球营运、本地操作来做事情。”
他举例道,俄罗斯市场交由俄罗斯团队操作、中东市场交由中东团队操作,因为本地人能更好了解当地文化、也会得到本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中国的企业要在国外当地做成有责任感的社会公司,遵守当地风俗、习惯,要做有知名度、美誉度的企业,而不是唯利是图。
借势“一带一路”参与国际竞争
当前,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澳优早已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收购和市场布局。在2011年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之后,澳优还在当地启动了总额达1.65亿欧元的绿色项目新工厂建设,新厂年产奶粉产能达9万吨,建成后将成为荷兰乃至整个欧洲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另外,荷兰拥有鹿特丹港,作为“一带一路”终点的一个重要港口,国际贸易物流网中的枢纽点,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荷兰,进入欧洲,辐射俄罗斯、东欧、中东和中亚。
澳优通过全球收购和布局,旗下佳贝艾特产品行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有中国这样的主力市场,也有中东、南非这样的星星之火。澳优已完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基本布局,业务格局已然成型。
颜卫彬董事长表示,未来澳优会按照战略协同、文化相融合、体量相当的原则继续推进战略并购,主要并购目标是具有独特产品以及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同时,也将推动公司与外部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积累技术和国际化运营经验,同时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继续领跑中国乳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由中国经营报社创办于2003年,作为财经界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盛会,十余年来,汇聚了中国商界智库及顶级企业家思想,共寻中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之路,成功搭建了政府、企业、中外知名学者思想交锋和智慧分享的平台。2014年正式开设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聚焦时代关注点、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涉及领域广泛、深入且具有及时性,见证中国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竞争力的飞速提升。